武汉市鲁巷中学武汉市鲁巷中学位于“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周边高校林立,科研单位云集,是1993年成立的武汉市首座汇集高校、科研单位力量联合开办的开往式、窗口式洪山区教育局城区直属单设初中。
学校占地面积32.7亩,建筑面积8000m2。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备,布局合理。拥有雄伟的教学楼、装备的实验楼、标准的田径场、藏书4000余册的达标图书室、新型的电子课室、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健身室、美术活动室,育人环境条件良好。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在校长王华强的带领下,建设了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教育队伍。教职员工77名,67名专职教师中,研究生学历者5人,本科学历者5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1人,中级职称教师4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区学科带头人3人,市区级班主任5人,市区级青年教师3人。
学校遵循“有情、有序、有识、有艺”的校训,体现“求知、立德、健康、和谐”的教育方向,形成了“一切为了培养学生、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潜能教育”模式,努力探索、开拓实践,学校先后承担了十余个国家、省、市、区级科研课题。近年来教师有200余篇科研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学生先后有500多人次在国际、国家、省、市、区级学科竞赛中获奖。中考升学率逐年提高,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逐年增多。毕业班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在市级获奖比例连续三年名列洪山区前茅。共培养出近3000余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向华师一附中、实验中学、洪山高中等名校输送学生600余名,已有大批学生考入北大、北外、武大、华中科大等高校深造。
十二年的拼搏、奋进、鲁巷中学获得市、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先进学校、先进单位、立功单位”等60多种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区教育局评为“中考立功单位”先后两次被市人民政府授予“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光荣称号。
武汉市鲁巷中学位于“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周边高校林立,科研单位云集,是1993年成立的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直属单设初中。
1993年8月18日,由洪山教委、中船总717研究所、武汉化工学院三方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原中船总717研究所子弟中学22名教职工、180名学生,原武汉化工学院附属中学90名学生、原洪山教委派遣的9名教师合并,共计31名教职工,270余名学生,组建成武汉市鲁巷中学,因鲁巷中学教学楼尚未盖好,1993——1994学年度暂在原717子弟中学挂牌办学,1994年8月正式搬迁至新校区(鲁巷特1号附72号)。
1993年,任校长叶宗琪、书记何旺村、副校长韩启卫;教学班级6个,学生180名;1999年第二任校长胡明礼,书记黄荣光、副校长韩启卫、汪健康,教学班级18个,学生900余人;2005年,第三任校长张亚文,书记向继跃,副校长韩启卫、汪健康、戚文,教学班级24个,学生1200余人;2007年,第四任校长王华强,书记韩启卫,副校长罗云、刘毅、教学班级30个,学生1600余人;2012年,第五任校长李申庆,书记韩启卫,副校长罗云、匡新、廖新民,(学校先后还有齐传进、汪成英、尹卫华任支部书记)教学班级30个,学生1600余人。
2006年10月,根据国家企事业子弟学校剥离到地方的政策,原717子弟中学的22名在职教职工、14名退休教职工正式剥离到鲁巷中学,原洪山教委、中船总717研究所、武汉化工学院三方签订的联合办学协议自动撤销,鲁巷中学全员教职工均为洪山教育局正式职工。
近20年中,鲁巷中学2007年成为武汉市首批“标准化建设学校”,并办成“武汉市标准化建设标杆学校”,曾先后十二年获得洪山区“中考立功单位”,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120余项光荣称号,两次被市人民政府授予“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荣誉。先后被评为“中央教科所实验基地”、“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家长示范学校”、“湖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武汉市精神文明单位”、“武汉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武汉市新一轮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
学校体现“求知、立德、健康、和谐”的教育方向,形成了“一切为了培养学生、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构建“潜能教育”模式,努力探索、开拓实践,先后承担了十余个国家、省、市、区级科研课题。教师有500余篇科研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学生先后有2500多人次在国际、国家、省、市、区级学科竞赛中获奖。科技教育凸显特色,连续多年118名学生获得大奖,特色英语学科建设颇有建树,中考升学率逐年提高,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逐年增多。近三年,毕业班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连续三年名列武汉市中学前矛。